人,对于时间,真的毫无还手之力
发布时间:2025-05-24 19:38 浏览量:61
我以前一直不太介怀时间的快慢,总觉得死生有命,人不过是沧海一粟,世界之大,一粟的存在与否,并不会有什么差别。
大概是前两天,一位深山高人对我说了一句话:“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不是脑海中的从左到右线性的时间轴,而是上下的结构。”
把现在当成一个点,过去与未来的所有可能性都在这个点的上面、下面。
所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是同时存在的。
你的念头只要一改变,就可以穿越过去和未来。所有过去和未来已经同时存在。
孔子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
如果时间是永恒的,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电影《后会无期》里有这样一句台词:“告别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一点,多说一句话,说不定就成了最后一句。多看一眼,弄不好就成了最后一眼。”
李贺17岁时写下:“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”
而在他23岁生命最后几年,他写下了:“吾不识青天高,黄地厚,唯见月寒日暖,来煎人寿。”
李贺一生怀才不遇,仕途坎坷,27岁便英年早逝,许多未竟的事业和理想都未能实现。
李贺去世时,母亲年迈,他未能尽孝,这也成为他的一大遗憾。
同样还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,在《滕王阁序》中说: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”
体现了他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无奈。尽管宇宙浩瀚无垠,但人生却充满了悲欢离合,命运的起伏难以捉摸。
王勃一生才华横溢,但仕途坎坷,多次遭受挫折,27岁离世。
真正厉害的人是顺应规律,锻造自我,身心合一,尊重规律的人,而非掉入二元框架被对错好坏绑架的人,一旦放下二元性的评判标准,就会平静无挂碍。
苏轼在38岁写了《江城子》: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”
辛弃疾说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。”
李商隐说:“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
那个时候,你看到的大千世界不再是热闹和繁华,而是众生皆苦,世界万般苦,各有各的苦,芸芸众生,每个人都是可怜之人,每个人也都有可恨之处。
众生之所以苦,苦在执迷不悟,个个都是欲望的奴隶,有在自己编织的牢笼里。
贺知章年轻时写了一首《咏柳》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
晚年回乡写了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”
在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里,没有人不辛苦,没有不带伤,只是有人选择了隐忍,将所有的委屈和疼痛悄悄咽下,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。
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,一切都在变化和流逝。无论是岁月的痕迹还是生命的存在,都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。
当哪一天自己真正后悔莫及的时候,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烦躁,遗憾,焦虑和绝望。
事实上,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完美,所谓的完美人生,只不过是水中花,镜中月。
生我的人已去,我生的人在长,善待自己,因为一个转身,可能就是一生。
- 上一篇:买入二环的绝佳窗口!丽泽上新黑科技大宅~
- 下一篇:建哥哥《原创语录》之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