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有所相,皆是虚妄
发布时间:2025-08-04 00:53 浏览量:2
总有一天你会发现,这个世界是假的,而你却认真了一辈子…………
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有所相,皆是虚妄”,佛家说无相不是没有模样,而是执着于任何固定形态。
就像敦煌壁画里的千手观音,每只手掌心的眼睛都在观望不同的众生相。
比如一个女性,在职场中是穿prada的女王,在爱人怀里是撒娇的猫,独处时又变回赤足写文章的女孩,这种收放自如才是勘破“我执”后的自在。
如卡尔.荣格所言:“当你潜意识被意识化,命运就被改写。”
勘破执着后的自我,是从“小我”的牢笼中解放,融入到“无我”的广大智慧,同时以慈悲与行动重新定义生的意义。
“标签”可以是荣誉,也可以是枷锁,无形中固化了你可能的样子。人生像未完成的雕塑,每天要用新的经历雕刻轮廓。
通透的女性,既能着华丽的晚宴礼服举杯谈笑,也能挽起袖子在菜市场砍价。
真正的自由不是拥有无限标签,而是保持“我是谁”这个问题的悬置状态。
如诗人里尔克在《致青年诗人》中所写:“你要像对一件艺术品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———不必急于完成它,因为只有在未完成时,他才真正属于你。”
这种拒绝标签的态度,本质上是对抗现代异化的终极武器。恰似庄子笔下的“材与不材之间”的逍遥,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游走,允许自己成为复数。
随时察觉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,破除“应该”枷锁,所有面相都是心性的投影。
那些通透的人们,既有孩子般的无邪和活力,又有着大人般的沉稳和担当。那些既能切换贵气、天真、威严的人们,本质上是参透了“应无所往,而生其心”的智慧。
不执着于任何一种固定人设,不被单一的形象束缚,而是以灵活多变的姿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机遇。
中道认为“万物因缘而灭,既非永恒不变,也非彻底无有。”
如火因木柴燃烧而存在,木柴燃尽则火灭,这便是能量转化仍遵循因果。
虚妄不等于不存在或者消极避世,而是要回归本真。
记住不要入戏太深。这个三维的世界的一切都只是无相而已。比如离婚、生离死别、负债累累、痛苦、疾病、焦虑等……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体验这背后所带来的感受。
有些人和事的出现,就是为了给你上一课,打破你、粉碎你,然后再重塑你。
看不见的东西,决定看得见的东西。比如你身边有的人,你敬他一尺,他回报你一丈;而有的人,你敬他一尺,他的期待就会变成一丈。
放下即破局。一切关系,皆是镜中月水中花,所有较量,无非梦中说梦。如舟水过无痕,似云岫无迹,心若不系,何来输赢?当你不再计较得失,三千世界,忽而开阔,;不执两端,不落中间。
停止拉扯,便无缚无解。